高职院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宋睿 王佳璐 祁军艳 艾燕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宝鸡,721000)
[摘要] 目的:了解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为今后护理教学的开展和研究,提供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方法:采用人文关怀调查量表对陕西省某职业院校2018级405名护理专业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结果: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为(78.70±6.29)分,处于中等水平;人文关怀能力得分的独立影响因素为年龄分组、学制、实习经历和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结论: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培养还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在课程设计中要增加专业课程与人文课程的融合,开展全面素质教育,激发高职护生的智力和潜能,培养其掌握并运用人文关怀的能力。
[ 关键词 ] 高职 ;护生 ;人文关怀 ;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院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2020125Y ,题目:体验式教学在《基础护理学》实训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
护理专业就是应用关怀理论或其他护理理论来促进人类健康和指导护理实践发展的知识体系,关怀是护理实践的核心及本质[1]。为了更好地了解目前陕西地区某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学生的人文关怀能力现况及影响因素,本研究进行了相关调查,并结合我国职业教育现状和文化背景,提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与课程改革建议。
1.研究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
①通过方便抽样法将陕西省某职业院校护理专业的全部高职护生作为调查对象,均为自愿参加本研究者。
②样本量的确定,一般资料和关怀能力量表共计16项,根据Kendall样本估计法:N高职护生=16x20x(1+20%)=384(人)。
1.2研究方法
在充分调研与讨论的基础上,拟定统一指导语,在调查对象匿名填写完成后,当场收回。共发放问卷430份,收回有效问卷407份,有效回收率为94.65%。
1.3研究工具
①高职护生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包括:性别、年龄、居住地等;
②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采用由黄弋冰[2]研制的《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量表》共八个维度,该量表采取Likert 5级评分法:完全不符合至完全符合=0至4,其中 5、6、7、20、22、27、29、31、35、37 项为反向评分。将各维度得分及总分换算成百分制,具体算法为:(100/45)×(X/4),其中X为该条目得分,得分越高,人文关怀能力越高。该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04,重测信度为0.813,说明信效度较佳。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单因素对比分析不同特性护生关怀能力的现状及差别,多元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其独立影响因素,以P <0.05认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参加本研究的405名护生大多数为女生(n=362,89.4%),平均年龄为19.16±1.17岁(年龄范围为16岁至24岁);三年制大专239人(59.0%),五年制大专166人(41%),其中有3人从未听说过人文关怀(0.7%),72人对其不清楚(17.8%);有9人认为人文关怀对自己无影响(2.2%),357人认为人文关怀对自己有影响(88.1%)(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405)
项目 |
分类 |
人数(N) |
构成比(%) |
性别 |
男 |
43 |
10.6 |
|
女 |
362 |
89.4 |
年龄 |
<18 |
45 |
11.1 |
|
>18 |
360 |
88.9 |
家庭所在地 |
城市 |
64 |
15.8 |
|
农村 |
341 |
84.2 |
是否是独生子女 |
是 |
67 |
16.5 |
|
否 |
338 |
83.5 |
学制 |
三年制 |
239 |
59.0 |
|
五年制 |
166 |
41.0 |
是否临床实习 |
是 |
134 |
33.1 |
|
否 |
271 |
66.9 |
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
自身兴趣 |
131 |
32.3 |
|
家长或老师建议 |
191 |
47.2 |
|
容易就业 |
75 |
18.5 |
|
其他 |
8 |
2.0 |
听说过人文关怀相关概念吗 |
听说过,并且很清楚 |
65 |
16.0 |
|
听说过,但一般清楚 |
265 |
65.4 |
|
听说过但不清楚 |
72 |
17.8 |
|
没听过 |
3 |
0.7 |
2.2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
研究显示某高职院校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百分制)为(78.70±6.29)分(见表2)。
表2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与各维度得分情况(n=405,±S,分)
维度 |
条目数 |
总分 |
排序 |
灌输信念和希望 |
9 |
16.43±1.73 |
1 |
健康教育 |
7 |
11.78±1.15 |
2 |
形成人道利他价值观 |
5 |
11.18±1.43 |
3 |
促进情感交流 |
5 |
9.17±1.17 |
4 |
帮助解决困难 |
5 |
8.41±0.86 |
5 |
科学的解决健康问题 |
4 |
7.28±0.93 |
6 |
协助满足患者基本需要 |
4 |
6.95±0.75 |
7 |
提供良好环境 |
5 |
6.94±1.38 |
8 |
总和 |
45 |
78.70±6.29 |
9 |
2.3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不同性别之间人文关怀能力总分无差异(P>0.05);不同年龄分组之间人文关怀能力总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8岁以上的护生总分为(79.06±6.0)明显高于18岁以下的护生(75.79±7.6);居住地为城市和农村之间总分无差别(P>0.05);是否为独身子女对于人文关怀能力总分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向前逐步回归法,影响护生人文关怀能力总分的主要因素为年龄分组、学制、实习经历和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见表3)。
表 3 护生人文关怀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
回归系数 |
标准误 |
标准化回归系数 |
t |
p |
年龄分组 |
-1.365 |
0.711 |
-0.068 |
-1.92 |
0.036 |
学制 |
-5.315 |
0.463 |
-0.416 |
-11.47 |
<0.001 |
是否临床实习 |
-6.005 |
0491 |
-0.44 |
-12.22 |
<0.001 |
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 |
-0.76 |
0.300 |
-0.092 |
-2.53 |
0.012 |
F=54.45 P=0.000
3讨论
3.1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 医学模式的建立,以及优质护理服务的深入开展,人文关怀比单纯的技术治疗更能有效地促进个人或家庭的健康。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3]。因此,在护理教育的实践中纳入人文关怀,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已成为当今社会对护理教育的迫切需求。本研究显示,目前高职护生的人文关怀能力虽较顾娟[4]、丁郭平[5]的研究结果得分高,但仍然处于中等水平,说明在护生关怀能力的培养方面仍存在不足。
3.2 高职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显示,成年后的护生普遍得分较高,可能与心智更加成熟有关;同时,三年制大专班明显高于五年制大专班,可能与是否接受高中教育有关;而护生在真正的接触临床工作后,更能够角色互换、设身处地的在护理工作中融入关怀意识。此外,护生因自身兴趣主动选择护理专业者对人文关怀能力的接受度更高,护生对专业的热爱程度直接影响的护生的职业态度,相反,如果是父母填报或调剂的学生,可能存在对专业的认知不够,影响人文关怀能力的养成。
4.小结
在新时期的护理服务中,关怀与技术必须同时共存,所以就要求护理教育必须加强对于护生专业技术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的培养。从高校教师的角度,首先,通过补充人文关怀相关知识,积极参加相关讲座培训来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在课程设置方面,增加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度,如将《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与《基础护理技术》实训教学部分相融合;在日常理论知识的教学设计中,融入课程思政等环节;在实训教学示教过程中,注重技术操作的展示过程中人文关怀的意识和沟通交流的体现。同时注意平时对学生的关心,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形式让学生真真切切的感受与体会什么是关怀。从学生自身的角度,可以通过调查报告、新闻资讯、影视节目等加强对护理专业的认知程度,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和职业观;此外,积极地参加校外的临床见习,通过亲身体验从而自觉地践行关怀实践。
参考文献:
[1] Watson J.Caring Science in Nursing:coming of Age in:Theory-Practice-
Research[J].护理学杂志,2014,01:1-3.
[2] 黄弋冰. 护理专业大学生人文关怀能力评价的实证研究[D],福建医科大学,2007.
[3] 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Z].国发[2019]4号.
[4] 顾娟,贾勤,蒋怡,杨淑娟.“90后”实习护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及对影响因素的带教策略探讨[J].全科护理,2017,15(36):4565-4568.
[5] 丁郭平.高职助产专业学生人文关怀能力现状调查与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4):51-52.